English

女足市场:一扇亟待开启的门

1999-08-28 来源:光明日报 王东 我有话说

伴随着本年度全国女足超级联赛的开战,我们终于看到,经过人们千呼万唤的女足球市终于正在悄然形成。

借助于中国女足在第三届美国世界杯女足赛上的出色表现,长期以来被国人冷落的女足运动在一夜之间博得了国人的尊敬和青睐。就在联赛所进行的三轮十二场比赛中,到赛场观看比赛的观众有八九万,平均每场近七八千人。难怪有行家欣喜地发出感叹:我们的男足联赛在实行职业化以前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数字。

就在女足联赛赛场人气上升的同时,那些多年来都习惯于默默无闻的姑娘们也成了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明星,我们看到,女足姑娘们也“享受”到了明星级的待遇:以前很少问津女足比赛的电视台开始转播国内联赛了;无论是在训练场还是在比赛场,都会有大批的球迷围住她们请求签名、合影;就连许多的企业也将目光投向了女足。参加联赛的八支队伍或多或少地寻求到了赞助,有的球队也和男足一样,在她们运动衣的胸前和背后也有了广告。

我们不能否认,出现在今年女足超级联赛上的新变化是在一种特定的气氛包围下产生的,正如北京市足协秘书长张衡所言,是由于中国女足的姑娘们在世界杯上的出色表现才使女足在困难中打开了局面、找到了转机。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人们终于认识到,女足运动在中国同样也具有市场潜力,因为她们在被国人认可的背后就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支撑着中国国家队“半壁江山”的上海队和北京队无疑是这股女足热的最大受益者。前者在经过了多年的与企业联办形式后,今年终于实现了队伍的俱乐部化,而后者在队员已连续半年拿不到工资的窘境下终于有了可靠的经济保障,一跃成为国内女足队伍中的“富裕户”。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目前许多企业对女足的投入,大多还停留在赞助上,他们对于自己的投入所产生的广告效应、企业的形象宣传以及直接投资的利润等,并没有抱有太大的奢望。如果长此以往,显然是不利于女足运动在我国健康成长的,一项事业要发展,单纯投入而不产出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事物的发展规律。然而,足球运动有其发展的特殊规律,其投入产出周期并不能如投资应用型产生那样立竿见影,这里就需要不断地开拓。

上海女足是我国迈向市场最早的一支队伍,他们早在1993年,就已与一家企业实现了“联姻”,成立了上海远东女足队,自那以后,这支球队的实力如同他们的经济实力一样,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女足队伍,多次获得国内比赛的冠军,并向国家队输送了孙雯、浦玮等优秀队员。今年,他们同上海电视台一道率先成立了国内首家女足俱乐部。按他们的话说,他们所做的工作,只是将上海女足靠近了市场,并不能说完全走向了市场,也并没有完全按市场规律的规则来操作这支队伍的运作,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将队伍推向市场还有许多困难。我们不难理解上海女足所说的困难是什么,和男足相比,女足联赛的球市确实显得冷清,关注她们的企业也不显踊跃,诸多的媒体也未表现出很大的热情等等。

然而,我们的女足也有着男足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国女足是一支世界顶尖水平的球队,队中有一批世界级的球员,这些队员本身就具备了巨大的明星效益,将她们分散到各支地方队中,再经过大家的努力,相信球迷们也会喜欢她们的。另外,凡是观看过中国女足比赛的球迷朋友都承认,女足比赛中整个队伍的战术配合及队员个人技术的发挥,一点都不比男足差,有人还认为,观看国内几支水平较高的女足队伍比赛,精彩程度甚至超过了个别男足甲B联赛。之所以许多球迷都不对女足捧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女足,越是不了解,就越是不关心。

世界杯女足赛结束之后,中国队主教练马元安曾呼吁,我们应该借助世界杯的东风,将国内的女足职业联赛搞起来,只有将这项运动推向市场,我们的水平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发展,中国女足的水平才有可能不出现断层。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马元安以及许多有识之士的呼吁很快就得到了主管者的答复:国内女足职业联赛暂时不搞,待美国搞起来后,我们看看再说。于是,有人戏谑道:真等美国的职业联赛搞起来了,一大半的中国队员都到人家那里去踢球了。

中国女足依靠计划经济时代的体制,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的发展路程,如今,以往的那种体制已显然不能再适应当前的形势,这就要求我们的足球领导层能审时度势,在总结过去取得成绩的同时,制定出既符合时代潮流又符合女足运动健康发展的策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